后勤之窗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

发布时间:2018-09-14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黎玖高 皮光纯


一、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起源和发展
1.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理念的起源。

198511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2班赵维柏同学给后勤党委写了一封信,讲述14宿舍楼楼长和值班的王师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他无微不至关怀的事迹,谈到了他从中受到的教育和感受。清华大学《后勤通讯》刊登了这封表扬信并加了编者按,指出:这封表扬信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看待后勤工作在培养学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这封信可以看出,后勤工作不仅为培养学生提供学习、工作、生活的物质条件,而且还应当承担培养教育学生的光荣任务,为创造精神文明作出贡献。教师是教书育人,后勤是否可以提倡服务育人,以优质服务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寓教育于服务之中。从此,诞生了优质服务、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杜松彭主编《保障 服务 育人》——北京高校后勤五十五年P303-304,执笔陈维东、钱锡康等)。
 2.高校后勤确立服务育人为宗旨。

1987529,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加强教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大力提倡教书育人、服务育人。高等学校的职工对培养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为人民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搞好服务育人,这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
      1987
12月,国家教委副主任、中国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刘忠德在全国高校后勤工作会议上讲话,对服务育人进行了专门论述:坚持服务育人的方向,提高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自觉性。几年改革的实践经验,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服务育人的指导思想,认识到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工作的根本宗旨。服务育人反映了后勤工作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的要求,是我们对后勤工作在认识和实践上的一个飞跃。作为高教管理科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后勤是跨教育和管理两个领域、涉及许多学科的实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具有教育和管理的两重性。

首先,学校后勤管理是整个学校教育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必须遵循有关教育的规律,受教育规律的制约,要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根据教育一致性的原则,为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总任务服务。这就是它的教育属性和职能。但它和教学部门不同,后勤的教育职能,必须通过优质服务和科学管理来体现,必须寓教育于高效优质服务之中,寓教育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之中,寓教育于勤勤恳恳、甘当老黄牛的模范行动之中。后勤工作人员是不上讲台的老师,因此,它必须以优质服务为前提,以言传身教为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概括起来讲,是用我们的管理思想、管理效益和后勤工作人员的模范作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许多学校的实践证明,后勤职工在育人方面,可以起到很重要、有的甚至是其它工作不能代替的作用。过去我们只重视物质保证和服务工作,而对后勤育人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自觉性。服务育人使后勤职工正确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增强了负责感和职业自豪感,有力地驳斥了后勤工作是侍候人,低人一等的世俗偏见。实践证明,后勤职工应该而且能够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高校后勤通讯》19871228日)。

从此,服务育人得到广泛认同,成为全国高校后勤人公认的行业宗旨和响亮口号。

3.全国高校后勤掀起服务育人的高潮。

19911120—22日,为推动高校后勤发挥育人功能和作用,由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全国高校后勤研究会在清华大学召开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研讨会,到会正式代表42人,列席人员17人,分别来自全国各地29所高校的校处级干部。国家教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开轩到会并发表讲话。会议共收到20多篇经验交流材料、3本专著。在会上发言的有清华大学等11所院校。其中清华大学就劳动育人作了比较全面、系统地发言,除了孙继铭副校长、惠宪钧总务长、钱锡康后勤党委书记、成洁同志发言外,还有参加劳动的学生、带工师傅发言。他们的发言博得阵阵掌声。会议期间,代表们观看学生汽车修理二级工考核。会议由蒋景华司长作总结。

受到这次研讨会影响,全国各省市区教委、教育工会陆续召开三育人学习交流会。

4.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多次写进中共中央文件。

199483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育人职责,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要制定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01722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 ]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二、回顾过去——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经验和体会(以事例说明)

1.服务育人,学生、学校、后勤、社会多方受益。

学生受到了锻炼,培养了劳动人民感情,学到行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学校摆脱困扰,能够集中力量于教学科研。后勤扭转了被动局面,取得了学生理解支持,改善了双边关系,提高了校内地位,员工受到尊重,实现体面劳动。在服务育人成为高校后勤宗旨之前,有两所大学做得非常好;一是上海同济大学后勤,1986年开办外语食堂,配合外语教学。二是清华大学后勤,学生参加劳动学习技术,由北京市劳动局发给三级技工证书。在全国高校后勤传为美谈,众多高校到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取经学习。淮师后勤专程到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实地调查,结合本校实际再创新,形成自己特色,感受也最为深刻:关键时刻,学生站出来为后勤说公道话,非常得力,令人感动,认为后勤才是最大受益者。

1990年,江苏省教委开展高校后勤水平评估,南通、盐城、淮阴片共7所高校。评估组在淮师召开座谈会,学生只讲后勤服务好而没有意见,淮师后勤得分最高;评估组长吴处长说:我从来没开过这样的座谈会,学生对后勤只说好话、不提意见。对此,吴处长怀疑后勤买通了学生,就反问学生难道你们真对食堂没有意见?;接着,一位女学生站起发言我们也不是对食堂没有一点意见,至少说在淮阴十几所大中专院校中,我们学校食堂办的最好。这下可说服了吴处长。

1992年,江苏省教委组织文明食堂复查,座谈上有教工代表对食堂提出许多意见说:食堂炊事员农村人多不讲卫生、有的还有肝炎病、食堂利润高达40%剥削学生。这明显是想摘掉文明食堂牌子。此时,立即有3名学生站起发言,列举他们在食堂劳动、参加采购、加工、核算、卖饭亲身经历的事实一一反驳,这位职工代表无话可讲。省教委乔处长临走时十分感慨地说一般学校,都是学生对食堂有意见,教师做工作;淮阴师专是教工对食堂有意见,学生做工作,这是特色

2.教育部门、高校领导重视服务育人,纳入高校办学评价体系,极为重要。

199111月,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全国高校后勤研究会在清华大学召开的服务育人现场会,历时3天;国家教委副主任朱开轩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刊登在《中国高校后勤通讯》上,影响很大。之后,全国各省市区陆续召开高校三育人学习交流会,推动全国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进入高潮。

1993年,江苏省高校工委在镇江召开三育人交流会,各高校工会主席与教工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到镇江高校实地参观。会后,镇江市高校工委史书记,带领镇江市大中专院校后勤校长、处长来到淮阴师专交流学习。淮阴市大中专院校办公室,组织淮阴市大中专后勤校长、处长到淮阴师专召开服务育人现场会。

3.学生广泛参与、建立先进机制、提高技术含量都很重要。

19899月,淮师学校劳动课效果不理想,也没有教师愿意上劳动课,学校还要发伙食补助,书记校长都不愿意管、又不能直接废除劳动课,于是校长办公会议专门讨论。总务处自告奋勇承担全校劳动课教学任务,采取四项措施:第一,改进劳动观念教育方式,开设四个专题讲座。第二,改革食堂劳动方式,一律跟班劳动,教学校长聘请食堂班长为指导教师。第三,校园劳动核算劳动价值,每学期按班级公布排名。第四,变劳动课为社会调查课、劳动技术课。第五,学校制订《劳动课管理办法》,评选先进班级、先进班主任、先进带班教师,短短半年时间,大见成效,成为后勤工作亮点和特色。

淮师后勤带领劳动课学生开展调查,本地区各县教育经费占财政收入比例,一般的50—60%,最多的98.08%(沭阳县),6.41人财政收入供1名中小学生读书。当年淮师的省财政拨款为生均5819.19元;按此计算,1名淮师学生平均耗费71人农业税,或者29位建筑工人纳税,或者11名菜市场商贩工商税,学生毕业后为劳动人民服务理所应当;如果某一天不学习,这些劳动人民就白白劳动。核算校园劳动价值,先进班级4名学生相当1名工人劳动,差些班级4名学生相当1名工人劳动。学生通过劳动课,深刻体验劳动创造价值不容易。

中文902)班学生在食堂劳动,感觉炊事员十分辛苦,星期天没有学生劳动更为辛苦,怎么办?团支部通过集体决议,递交申请书与总务处建立长期联系,联系方式分为社会调查、勤工俭学、义务劳动;每个星期天,由班长、支部书记轮流带领1个团小组到食堂义务劳动,坚持1年时间。

中文902)班学生上党史课,讲到新四军开辟苏北根据地,向学校申请去盐城新四军总部参观,未获批准;总务处赞助800元车费帮学生实现愿望,并获得盐城师专总务处大力支持,不但免费就餐,住宿费只收每人2元。当天晚上,同学们对盐城师专食堂、宿舍、校园进行调查,回校后送给总务处一份调查报告,并与淮师后勤对比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中文902)班学生毕业离校时,食堂员工依依不舍,建议总务处把团书记和班长留下来管理食堂,因为没有留校指标未能成功。膳食科为了表示对同学们的感谢,用创收经费购买50支金笔赠送给全班同学作为纪念。毕业10周年时,同学们返校聚会,还邀请后勤人员和任课老师欢聚一堂。

4.搭建服务育人交流平台,扩大信息共享,建立激励机制

淮师后勤系统,每年年终举办一次服务育人汇报交流会,邀请校宣传部、团委、学生处、监察室领导参加评委当场发奖,并作为评比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必要条件,选出先进代表推荐到学校参加三育人交流会。全员参与服务育人,员工感动了学生,学生感动了员工,出现许多动人的事例。

食堂售饭员工发现,个别学生只买饭不买菜,其中一个男同学(家住盱眙县淮河乡)带点小咸鱼,一个女同学带点辣椒面,后来了解到都是特困生,总务处帮助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联系系里解决助学金。餐厅清洁工留心观察学生,发现一个学生(响水县人)长时间穿着同一件衣服,天气热了也没有换身衣服,通过了解得知家庭经济困难做贷款读书,把她丈夫衣服送给学生,因不合身又找裁缝改做才合身,并报告总务处给这位同学安排勤工俭学岗位。

三、现状调查——20多年没有总结、检查评估,服务育人做得怎么样了?

1.后勤协会调查发现,有许多服务育人先进人物和典型案例。这些先进人物和案例散落在民间,分布在食堂、公寓、物业、能源、修缮、医疗等不同工作岗位。由于宣传报道少,缺少学习交流平台,宝贵资源未能整合,信息未能共享,经验未能推广,还有许多人不知道怎么去做、不知道向谁学习。

2.服务育人各自为战,缺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长期处于分散、自发、孤立、自由探索状态,缺少高质量研究成果。校际之间各干各的,横向交流较少,缺少比较评价,水平差异很大,没有形成起长效动力机制。

3.服务育人宗旨意识淡化,说得多,做得少。本来,服务育人作为高校后勤宗旨,是极为重要的。但这方面深入研究远远不够,没有多少实际内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流于空洞口号,与中央政策期望存在很大差距。没有达到上世纪90年代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水平。

4.高校后勤研究服务育人的主体力量,发生重大变化。过去,主要是体制内后勤人员以学校主人翁身份研究服务育人。现在,校办后勤研究服务育人有些成果,但都未达到过去水平,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激励机制,没有纳入工作评价体系。相反,许多社会服务企业却肯下工夫研究服务育人,以此塑造企业文化品牌,增强占领高校服务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出现反客为主现象。

2017年,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把服务育人作为重点课题,共收到24份申请,说明关注照较高,可能与中央空前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关,但多数课题组实力不强,研究思路缺少新意,没有经费支持,也没打算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经过评审组反复讨论,最终决定立项两个重点课题组,分别由辽宁龙源集团赵晓军董事长、华北理工大学王胜本副校长主持。

四、现代大学后勤服务育人的时代要求(相关责任主体应当做些什么?)

1.中央政策精神,是否转化为政府行为?高校后勤改革以来,服务育人先后四次写进中共中央文件(1987199220042017年)。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究竟包括哪些人?各有各的理解。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坚持教书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